作为一位伟大的领袖,毛主席在童年时期便展现出卓越的天赋,老师们纷纷称赞他为天才。究竟毛主席年轻时有多聪明?通过他的恩师毛宇居的回忆,我们可以一窥他的非凡才华。
故事发生在1906年的一个金色秋天,只有13岁的毛主席来到井里湾的私塾求学,拜毛宇居为师。毛宇居出身于传统的教育背景,教授毛主席《四书五经》,带领他领略深厚的儒家文化。年幼的毛主席对这些经典文献早已烂熟于心,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某种厌倦。一天上课的时候,毛主席偷偷溜出教室,独自一人跑到后山尽情游玩。
毛宇居得知此事后,愤怒不已,带着其他学生前往后山,将正在嬉戏的毛主席抓了个正着。“三伢子(毛主席的昵称),你必须跟我回去受罚!”他严厉地说道。“老师,是王守仁引我逃学的,您若要惩罚,请惩罚他。”毛主席毫不示弱,口才机敏。“你这是什么胡言乱语?王守仁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去世,难道他变成幽灵带你在这里游玩?”毛主席理直气壮地回答:“王守仁提倡‘知行合一’,我逃到后山正是要践行这四个字。”
展开剩余72%尽管毛主席的反驳好似頗具道理,让毛宇居一时语塞,他心中却暗自惊叹:这个小家伙不仅博古通今,更是出口成章,未来必定能够成才。《三字经》中有云:“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如果这个三伢子将来未能出人头地,那肯定是自己作为老师的失职。因此,毛宇居决定出一道难题来考验毛主席,这既是惩罚,也是锻炼他才华的机会。
“三伢子,你必须以这口井为题,写一首五言诗。如果写出来,我就不会打你,反之,你就得回去等着受罚!”毛宇居说。“老师,您别急,我一定在七步之内吟出诗来!”即便在这样的时刻,毛主席也不忘逗乐,展现出他一贯的乐观性格。
于是,毛主席围着井走了几圈,思维宛如清澈的井水般奔涌,没过多久便创作出一首诗来:
“天井四四方,四周高墙围。
清水映卵石,小鱼自在游。
只饮井中水,永享无长日。”
这首看似以井为题的诗,实际上暗藏了深意,表达的是对人生成长的思考。天井象征着学校,小鱼则代表学生。诗的含义是:留在学校只学习死读书,只会固步自封,永远无法成长。
毛宇居认真聆听了毛主席的诗词,体会到了他独特的见解,对这个年轻学生更加钦佩,坚信他将来一定会成才。“三伢子,这首诗写得不错,今日的板子就不打了。但我还有话要告诉你:小鱼若不喝水,最终会渴死的!”他用小鱼作比,告知毛主席若不阅读,就会荒废人生。
“老师,我明白您的良苦用心,您放心,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。”毛主席回应道。随后,他跟随毛宇居返回教室,一边研读《四书五经》,一边偷偷地翻看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。
一年之后,毛主席顺利从私塾毕业,但他的父亲毛贻昌希望他继承家业,反对他继续求学。当毛宇居得知此事后,亲自上门拜访,劝说毛贻昌改变主意,支持毛主席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。得到了毛宇居和表哥文运昌的支持,毛主席终于离开了家乡,踏上了漫长而辉煌的求学之路。小鱼从此游出天井,奔向了浩瀚的大海。
多年后,韶山少了一个商人,而中国则多了一位伟大的领导者。从毛主席迈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刻起,他践行“知行合一”,从不忘记初心,始终恪守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信念。谨以此文,铭记历史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