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到底要多少艘航母才算够?有人坚信越多越好,有人觉得没必要,花那些钱买航母还不如用来改善生活。最近一段时间,这个话题确实吵得有点热,大家的观点也是天南海北。有觉得我们应该快马加鞭、赶紧追上美国的,也有觉得航母是几十年换一次技术,一味追求数量没意义。问题来了——咱们究竟是需要10艘、20艘,还是慢慢来,有了技术就上一艘?到2050年,那会儿世界是什么局面,我们又该怎么选?
其实说到底,航母不是光摆在那儿好看。对于中国来说,安全这事儿真不能含糊,地大物博,海线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咱们的海上贸易关系着国家的大事小情。随便举个例子,全球90%的贸易要靠海上运输,这些年谁还敢小瞧海上安全?有行业报告统计,咱们每年光是通过南海的海上货物,价值那是天文数字。可要只靠几艘老航母顶着,真不够看。
再说现实,世界上有航母的国家就那么几个。美国一口气就有11艘核动力航母,说是地表最强,也没人敢不服。英国、法国加起来也不过三两艘,日本最近也在忙把“准航母”变成真航母。中国呢?到现在有辽宁舰、山东舰,还有刚下水的福建舰。虽然数量还不多,但速度和效率不少人都看在眼里。专家也有话说,像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的王湘穗教授就直言:航母发展一定要量力而行,一边补短板,一边有远见,“堆数量没用,先把体系搭起来”。
说起造船能力,这些年差别是真的大了。过去一艘大船造起来得慢慢磨,如今两大造船厂,直接开“双线”,大连和江南各自发力。江南造船厂2015年就扛起国产航母重任,福建舰据说出厂速度刷新纪录——模块化拼装、流水线造大船,一个环节崩了都不会影响主流程。2022年的数据摆那儿,两家工厂每隔五到七年新下水一艘航母,完全不是吹牛。像有军工圈的朋友说,现在技术就是比以前快一大截,组装速度和飞机造厂差不多。照这趋势,想从现在三艘到2050年搞到八到十艘,说句实话,只看产能这事儿完全不带虚的。
更厉害的是接下来的核动力航母。啥叫核动力?就是不用天天想着补给油,每天像无头苍蝇一样找加油站。美国的“福特级”牛就牛在这。那中国呢?公开消息早挂出来了,2021年中国船舶集团就点名要攻坚核动力航母,还有国家“十三五”军工规划加持。军工圈里参与的单位,像中船重工719所,从2018年就瞄着万吨级核推进。“官方小道消息”说,2035年到2040年可能会有首艘中国核动力航母服役。为啥这玩意牛?能搭更多飞机、续航远、装备科技含量高,本事不是一星半点的升级。想象到2050年有个两三艘核动力航母在大洋转悠,是不是感觉腰杆都硬了几分?
其实技术升级不止动力这一块,现在舰载装备都是追着“智能”和“隐形”走。就拿歼-35隐身战机来说,2021年首飞那会儿,航空圈炸了锅——将来航母搭配隐身战机,空警-600预警机加持,还有各种高端装备,不止是飞机数量堆出来的战力。最新珠海航展还有无人加油机、舰载直升机什么的,航母这平台越来越强大,可不就是海上移动的“小空军基地”嘛。这里面还有个新词,叫“体系作战”——航母不是光靠自己,要整舰队,讲协同。美国爱给大家看编队照片,中国现在也是按航母、驱逐舰、护卫舰、核潜艇、补给舰一条龙配。没钱没技术的时候,单装航母也管不了几天,现在编队一拉,能干的活多了,远洋行动安全系数增加一大截。
回过头来说,要不要盲目上数量?现在美国11艘航母,几个盟友加一起也不到20艘。中国有必要追吗?其实航母一口气堆到二十艘,单凭人力、支撑体系,根本养不活。日本二战时期有一阵子70多艘“航母”,打到后头全变成海上的活靶子。专家们其实早就提醒,不能用数量说话,要看体系、看科技、看能不能打仗。要是没有相应支持舰队、电子战、保障系统、航空支持,大几十艘也是零头,还巨浪费钱。
国内一些智库的分析说,未来20年之内,最现实也最科学的,就是大致走8到10艘航母线路——其中三分之一为核动力,上面用的都是当代最强装备。这样,既能保证咱们周边海域的安全,又能有底气和全球大国“扳腕子”。每一艘航母背后,不光是造船厂一番苦功夫,还有无数工程师、军工业者的心血,咱不可能一夜之间端出几十艘新航母来让人炫耀,心态得放平,按部就班才稳。这里有个冷知识,好多国家虽然能造航母,最后都是因为养不起、用不起把船卖掉或者改成别的用了。中国起点比别人高一点,也得稳步走。
老百姓其实也最关心“花这么大钱划不划算”?这问题谁都无法回避。2019年公开财报里显示,一艘国产航母造下来百亿级的投入,但别光盯造船成本。航母是一环,背后是整套配套,牵一发动全身。不过数据上,航母带动国内高端制造业增长、就业人数上涨都有直接贡献。美国早年军工业一部分现在民用科技全用上,比如大飞机、造船、材料技术全带着国内产业升级。所以,有能力、有需求,这钱还得花,只是不能图一时热闹拼数量。
比较有意思的是,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“航母是国家名片”,网上各种周边、模型早早卖爆,说明大家对咱们实力增长的认同度确实高。但也别被表面现象蒙蔽。航母的数量不是终点线,而更像是技术、机械、标准的“爬坡路”,更需要一茬一茬人才、技术部门拉起来共同推进。你要说2050年中国直接横扫世界?那也太夸张,现在只是保证未来与你同行,不被别人卡脖子。
其实放到全球大环境看,这几十年世界局势变换,资源被控、贸易航道受威胁的风险还一直在。中国海军的任务不是守在家门口晃悠,更是要守住关键航线——这点其实决定了航母建设得跟着实际情况走。比如有专家搞了个数据,咱们全球备货航线数比美国还多,什么印度洋、太平洋、非洲线,都有中国船队的身影。没有航母护航,谁敢保证不被“路过的”大国骚扰?
考虑到未来科技和战争形态在变,谁也说不准2050年航母到底还会不会以今天的形式出现。可根据现在发展的势头,以及造船能力的确跃升、技术投入持续,行业内评估的“八到十艘”真的算科学甚至略保守。到那时候,如果手里有两三艘核动力大航母,编队里有最新的歼-35、空警-600,再加上无人装备、全维保障,说出门护航不光是“秀肌肉”,更是确保中国海外利益的刚需。
最后,航母这东西,对咱们来说不是比个数字,是能不能守住家的底气。它见证了国家从被动挨打到有话语权的底气,也凝聚着好多人的青春和智慧。未来如果你在海边看见一艘蓝白相间的大舰载着战机远航,你会知道,这不光是钢铁的碰撞、电光的辉煌,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