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亚杯首战韩国,国足0-3的比分在预料之中,但场上球员的“萎靡”却让现场督战的足协代表团彻底破防。 一位随队人员私下透露:“输球可以接受,但连跑动都懒得出力,这是态度灾难! ”
写满尴尬
中韩两队38次交手中,国足仅赢过2场,而最近6次对决更是全败,一球未进却狂丢13球。 上一次击败韩国还是2017年世预赛,里皮带队1-0险胜的荣光早已蒙尘。 本次赛前,足协高层虽对胜负早有预判,却没想到球员从开场就透着一股“打卡下班”的敷衍。
首发≠青春风暴
久尔杰维奇的首发名单看似大胆:18岁的王钰栋、19岁的蒯纪闻、21岁的吾米提江集体登场,平均年龄仅25.1岁。 实战暴露残酷现实,王钰栋因双腿抽筋提前退场,蒯纪闻触球11次丢失7次球权。 足协内部报告直言:“20岁球员暂时撑不起国家队,他们需要时间,但更需要紧迫感。 ”
“三无”
韩国《东亚日报》以“没威胁、没欲望、没斗志”总结国足表现。 数据佐证了批评:上半场国足零射正,全场仅2次威胁进攻。韩国全队冲刺距离超国足1.3公里,关键传球数9比2碾压。 日本记者调侃:“中国队球员好像还在踢中超慢动作回放。 ”
“不想赢”
赛后更衣室里,足协高层罕见发问:“你们到底有多想赢? ”有球员低头沉默,有人嘟囔“尽力了”。 但技术组监控显示:当韩国队第三球入网时,四名国足后卫站在原地目送,无人回追堵门。这种“放弃感”彻底激怒管理层。 一位官员直言:“要是叙利亚球员(月薪仅国足1/10)有这条件,早拼命了! ”
教练背锅?
久尔杰维奇的排兵布阵其实中规中矩:双后腰保护防线、联赛主力各司其职。 临场指挥暴露硬伤,第56分钟韩国角球破分前,他连续呼喊调整站位,场上球员却面面相觑。 相比之下,韩国主帅洪明甫用韩语实时部署,队员秒懂战术意图。 足协内部反思:“外教语言不通+球员理解力差,等于自断一臂。 ”
真相
《东方体育日报》记者赵睿追踪中超大数据三年,发现致命问题:2021赛季至今,中超强队跑动距离、冲刺次数几乎原地踏步。 边后卫平均4分钟才有1次助攻冲刺,日韩联赛这项数据是90秒。 当国脚们带着“中超节奏”踢东亚杯,结果就是,朱辰杰冒顶丢球时,身边竟无队友补位,因为其他人还在慢跑回防。
“躺平风”
一位匿名国脚透露:“有人私下说东亚杯不算FIFA积分赛,拼伤影响联赛赚钱。 ”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场上:张玉宁作为队长7次对抗倒地,全队仅他1人犯规超3次;韦世豪替补登场后,有球员朝他喊“别太拼,留力打日本”。 足协代表团当场拍下视频:“这就是某些人说的职业精神? ”
500万年薪买不到500块斗志?
当前本土球员顶薪被限500万(仅为日韩球员1/3),公众怒火更盛。 网友翻出旧账:2023年亚洲杯国足输越南时,有球员被拍到防守散步;今年联赛中,某球员进球后竟忙着自拍庆祝。足协限薪令下,徐亮等前国脚抱怨“收入太低”,球迷反呛:“女排姑娘拼奥运金牌时,工资还不到你们零头! ”
“三无”
中超的慢性毒药如何发作? 看两个场景:亚冠小组赛,山东泰山球员原地等球被横滨水手抢断破门;联赛保级战,某后卫因“怕受伤”放弃封堵射门。 当这些画面成为常态,国足在东亚杯的崩盘毫不意外,韩国队第三球正是角球混战,国足近三年亚冠对阵日韩场均丢2.8球。
“心理按摩”
首战到次战间隔四天,足协高层取消所有联谊活动,改为逐个房间谈心。 重点敲打两类人:年轻球员被要求“别把国家队当镀金跳板”,老队员则被告知“混日子时代结束”。 效果尚未可知,日本队已放话:“赢中国队? 至少要进5个。 ”
网上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